孺子牛比喻的是什么人,孺子牛常用来比喻什么人
作者:ru4th 发布时间:2023-08-14 18:15 分类:生活百科 浏览:13
01 小序
有***孩子放学回家,我们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。
孩子:妈妈,我以后要做一头“孺子牛”。
妈妈:好呀,那你知道“孺子牛”是什么意思吗?
孩子:就是为***和民众服务的人啊。
妈妈:嗯,对,但还不完全对。
为什么我会说孩子的理解不完全对呢?
因为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。
而要弄清楚这个问题的“所以然”,还得先回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去看一看。
02 春秋“孺子牛”
春秋时期,齐景公是一个在位时间很长的国君,共在位58年。他执政前期,还算励精图治,曾一度平定齐国内乱,力图恢复齐国霸权,但到了执政后期,就变得骄奢淫逸、贪图享乐,导致民怨载道,失去人心。即便是有晏婴这样的贤相,也终不能改变齐国衰退的大趋势。
“孺子牛”的故事就跟这个齐景公有关。
齐景公晚年的时候,宠姬芮姬给他生了一个小儿子,叫荼,也被称为晏孺子。
俗话说天下爷娘向小儿,何况这个晏孺子是他宠爱的女人所生,还长得活泼可爱、聪明伶俐。齐景公对他可说是溺爱非常,经常带着他一起玩。
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,父亲带着孩子玩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,可是在那个时代,一国之君有很多女人,自然也有很多孩子,能让国君父亲经常带着玩,那还真不是一般的宠爱。
有***,又到了老父亲和小儿子的游戏时间。晏孺子玩得兴起,要齐景公给他当牛骑。齐景公也童心大发,果真趴下来让晏孺子骑在身上,还把一根绳子咬在嘴里当缰绳,让晏孺子牵着。没想到一个不小心,晏孺子从“牛背”上摔了下来,“缰绳”一紧,齐景公的一颗牙齿就被扯了下来。
后来,齐景公病重,临终前立下遗嘱,立晏孺子为国君。
可是晏孺子太小,根本主持不了国政,权臣陈僖子阴谋废掉晏孺子,另立公子阳生为国君。
大臣鲍牧对陈僖子说:“你难道忘了当初先君为了给晏孺子当牛骑而折断牙齿的事情了吗?怎么能违背先君的意思呢?”(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?而背之也!)
鲍牧的反对当然没用。
做了10个月国君的晏孺子被废,后来又被杀害,公子阳生成为新的齐国君主,这就是齐悼公。当然这都是后话了。
而中国文化里从此多了一个典故——“孺子牛”。
不过那个时候“孺子牛”的意思是表示父母对子女过分的疼爱,跟现代我们的理解相去甚远。
03 现代“孺子牛”
现如今我们所理解的“孺子牛”的意思,跟一个人有很大的关系。
这个人就是鲁迅先生。
鲁迅先生有一首《自嘲》诗:
运交华盖欲何求,未敢翻身已碰头。
破帽遮颜过闹市,漏船载酒泛中流。
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。
躲进小楼成一统,管他冬夏与春秋。
根据《鲁迅日记》所记,这首诗是鲁迅1932年10月12日写给柳亚子的:“达夫赏饭,闲人打油,偷得半联,添成一律以请之。”
起因是10月5日郁达夫夫妇请客,鲁迅在座,席间交谈中,鲁迅因为当时的社会政治大环境和自己的遭遇而深有感触,于是回去后就写成了这首《自嘲》。
其中“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”一句***为人所熟知和称道,被认为是体现了鲁迅先生深处险恶环境仍然坚持斗争、为民众正义发声的精神。
可是我个人觉得,如果不单纯把鲁迅看作一个斗士,而是同时也把他看作一个普通的人、一个普通的父亲,再综合考虑他当时的处境和整首诗的情绪,这里的“孺子牛”恐怕鲁迅先生还是用了它***初的意思:对外不惮那些恶毒的攻击和陷害,对内还是像“孺子牛”那样疼爱自己的孩子和爱人。(纯属个人观点)
只是后来在不断的传播过程中,出于社会和斗争形势的需要,“俯首甘为孺子牛”才更多地被赋予了“甘愿服务大众、奉献***”的涵义,并逐渐稳定下来。
其实这种词义演变现象,在语言的发展流变过程中是很正常的,也是很多见的。
但不管时代怎么变迁,词义如何演变,“孺子牛”的背后,都是一种深沉的爱。
【芸生原创,感谢关注,欢迎探讨】
- 生活百科排行
- ***近发表
- ***新留言
-